1945年10月,合肥工业大学的前身——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在安徽蚌埠黄庄成立,学校设置高级土木科和纺织科;
1946年,学校改名为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设土木工程科;
1947年,学校改名为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迁至安徽淮南洞山,设置土木、机械、电机3科。
1951年4月,经中央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并于次年设立煤田地质、测量、井巷工程、采煤、洗选煤、矿山机械、机电7个专业,分属地质、土木、采煤和机电4科;
1952年,国家治淮委员会在安徽蚌埠怀远筹建淮河水利专科学校,1954年划归国家水利部,改名为“水利部淮河水利学校”,至1958年7月,学校设有水利工程建筑、农田水利工程、中小型水电站建筑3个专业。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决定学校改名为华东矿业学院并迁往合肥,1955年3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学校改名为“合肥矿业学院”,1956年7月,学校迁至合肥,土木工程科更名为合肥矿业学院矿山建筑系(设置矿山企业建筑1个专业);
1958年9月,中央批准同意将合肥矿业学院改名为合肥工业大学,设置土木工程系,设立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学2个专业;同年9月,淮河水利专科学校扩建为安徽水利电力学院(本科),设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农田水利工程专业;
1963年,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更名为建筑工程系,撤销建筑学专业,保留工业与民用建筑1个专业;
1969年12月,经安徽省革委会批准,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并入我校,其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并入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当时的建筑工程系设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农业水利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
1971年,根据学校党委决定,在电机、机械、农机、建筑、化工、地质、采矿等七个系(当时称大队)成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1973年,建筑工程系包括水利工程、房屋建筑2个专业;
1975年6月,安徽省革委会发文批准学校成立水利工程系,下设农田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建筑两个专业;
1977年,在全国理工科教材会议上确定由合肥工业大学主编的全国工科统编教材《测量学》,由高教出版社出版,成为当时全国工科院校非测绘专业普遍采用的测量学教材;
1978年10月,学校党委根据安徽省委指示精神,将建筑系分为建筑工程系和水利工程系;力学专业在学校基础部开始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结构力学家蔡四维教授作为安徽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科学代表大会;水利系陈瑞、王有成、乔润德等研发的“橡胶坝新技术”和李祖寿、王大齐参与的“全国PMP等值线图研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
1979年,建筑工程系的建筑学专业恢复招生;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改为水资源利用专业;
1982年,建筑工程系成立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工程系设立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学2个专业;水利工程系设水资源利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2个专业;经国务院批准,我校水工结构工程、固体力学等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 月,经校党委同意,水利系在全校率先成功进行民主选举系主任试点,马春生当选为系主任,胡令伯和黄存礼当选为系副主任;
1983年12月,学校的力学学科与数学学科组成应用数学力学系;
1984年5月,水利工程系更名为土木工程系,设有农田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并试办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给水排水工程、交通土建工程专业。9月,学校在土木工程系试点,实施学分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次年全校普遍推行学分制;同年,学校开始发展合作培养研究生工作,在力学、固体力学等学科分别与北京机床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全国第二批学科学位点申报中,工程水文与水资源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1986年,在全国第三批学科学位点申报中,结构力学、实验力学、建筑设计、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工程测量等学科专业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将建筑设计研究所从建筑工程系划出,成立建筑设计研究院;将建筑学专业从建筑工程系划出,成立建筑学系;孙肇初教授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1987年,学校首先从土木工程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进行“按系招生、分类培养、按需分流”的专业管理改革试点,具体做法是按系招生后,一、二年级的基础课集中统一进行,三、四年级则根据各专业实际需要数量对学生进行分类(专业)培养;
1988年,建筑工程系设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科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并招生;江河冰凌专家孙肇初教授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并于同年8月当选为国际冰凌委员会委员,这是该委员会的第一个中国籍委员;
1989年3月,联邦德国康斯坦斯工业学院两名学生来建筑工程系学习,由金志杰、许传华、完海鹰和詹炳根老师联合指导,这也是我校第一次接收外国留学生。12月,土木工程系王有成教授主持的《抓教学促科研——研究生培养的好方法》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989年,建筑工程系测量教研室获原国家机械工业部颁发的“机械工业部教学单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91年,土木(水利)系学生党支部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1992年,学校在土木工程系等四个系开设了研究生课程班,为在职人员深造提高创造条件;
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设立给排水专业;韩志刚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设立交通土建筑专业;
1996年,学校制定《合肥工业大学重点学科建设论证报告》,明确提出了学校规划建设包括“土木、力学及建筑工程学科群”在内的八个学科群;8月,黄慎江老师获机械工业部第四届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奖优秀奖;11月,建筑工程系范家让教授撰写、首次受国家自然科学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强厚度叠层板壳的精确理论》专著正式出版;
1997年,建筑工程专业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专家组评估,有效期为5年;10月,“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成立;土木(水利)大楼建成;
1998年8月,获批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培养跨世纪的高层次水利人才,经当时我校的主管部门——机械部教育司的批准,我院恢复招生水利专业本科;
1999年,学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和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精神,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加快院系调整步伐,实行学院制建设,促进学科融合和发展。学校将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应用数学力学系的力学学科部分进行合并,成立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并设有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本科专业;
2000年,工程力学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结构工程学科获批安徽省级重点学科,学院设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专业;
2001年,工程力学学科获批安徽省重点学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被列为安徽省重点建设课程;
2002年,土木工程专业首次通过国家建设部专业教育评估,获得了5年有效期;金菊良教授获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并获批“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3年,学院设立工程力学本科专业,结构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获批安徽省基础力学教学示范中心、安徽省测量双基教学示范试验室;
2006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王左辉教授获得“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2007年,学校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将学院更名为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同年,获批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8年,学院设立测绘工程本科专业,获批岩土工程学科获批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获批“安徽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省级实验室”,获批“力学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王佐辉教授为负责人的工科力学教学团队获得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称号;高飞教授主持的“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朱大勇教授主持的“三维边坡极限平衡理论与工程应用”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年,学院获批设立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苏馈足教授荣获“安徽省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包括6个二级学科和2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获批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柳炳康教授的《结构工程抗震设计》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王佐辉教授被评为合肥工业大学建校以来“感动工大十大人物”;
2011年,学院在桥梁与隧道方向引进长江学者任伟新教授团队;10月,获批土木工程专业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胡真虎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他参与“有机废弃物的厌氧生物定向转化机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苏馈足教授荣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2年,土木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教改示范专业;在2012年第四次国家专业评估中,顺利通过国家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获得了最高层次的8年有效期,为获得最高八年合格的18所院校之一;王静峰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宣城校区设立建筑工程系。
2013年,我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柳炳康教授主持的《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牛忠荣教授负责的“理论力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被评为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批“安徽省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获得了6年有效期;学院与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中铁四局钢结构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报“土木工程学科——安徽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2014年,土木工程学科获批“安徽省省级学科重大建设项目”和“安徽省先进钢结构技术与产业化2011协同创新中心”;完海鹰、王静峰教授牵头“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控制关键技术”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安徽省住建厅授予我院“安徽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2015年,获批“安徽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3月,任伟新教授入选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维尔(Elsevier)发布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16年,学院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取得重要突破;
2017年,力学学科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住建部授予我院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获批安徽省氢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通过国家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获得了5年有效期;
2018年,在宣城校区设立“城市建设工程系”,设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并招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通过国家住建部专业教育认证,获得了6年有效期。
2019年,土木类入选学校首批本科大类招生;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创新实验班首次面向全校招生;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第二次通过国家认证,获得6年有效期;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入选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前100名;王佐才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利用工程实验室获安徽省发改委批准。
2020年,全院本科专业首次按土木类(智慧城市)招生;土木工程专业连续第五次通过国家认证,获得6年有效期;测绘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余其俊教授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废弃混凝土砂粉再生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 王静峰牵头获批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高永新教授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安徽省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获安徽省住建厅批准。
2021年,获批新工科专业“智能建造”,试点本科导师制;土木工程一级学术博士学位自设二级学科智能建造、水利与海洋工程,交叉学科城市安全;硕士学位自设二级学科智能建造。 力学一级学术博士学位自设二级学科智能力学; 水利工程一级学术硕士学位自设二级学科智慧水利;《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入选国家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数量位列全校第二。金菊良、王静峰分获安徽省和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殷永高牵头获批安徽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旭光,长江学者袁宏永等顾问教授;获批省级人才5人;获批安徽省发改委的“安徽省水泥基材料低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立7个研究所。
资料来源:
1、 部分《合肥工业大学年鉴》
2、《合肥工业大学校史(1945-2005)》合肥工业大学校史编委会,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9.
3、《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纪念合肥工业大学增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五十周年》王德泽,钟玉海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9
4、《工业报国别样情》周军,张瑾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9.
2021年05月06日
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联系电话:0551-62902066 院长信箱:civil@hfut.edu.cn